【绽放青春】 社会实践(21)跟随历史足迹 学南泥湾精神

作者:黎月星 赵恩慧 黄正茂 冯欣雪/文 沈畅/图 来源:生命学院 发布日期:2022-08-03 浏览次数:

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三所高校开展“金智惠民,乡村振兴”暑期实践活动。在经过两天的培训后,8支小队各赴延安、汉中、渭南、长安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2022年7月30日上午九时许,生命学院赴延安富县红色调研队乘大巴车从中国建设银行延安支行出发前往南泥湾,来自建行的李飞、王涛老师随行。总共五小时的行程中,小队先后参观了党徽广场、延安炮兵学校旧址及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之后,小队成员通力合作,亲自动手完成了午餐的制作,进一步体验和发扬了南泥湾“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

经过一小时三十分钟的车程,小队全员顺利抵达党徽广场。小队参观了党徽雕塑的外侧和内部,深刻领悟了中国共产党人钢毅果敢的品质、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小队在雕塑下集合立正,右拳高举,目光注视党徽,在带队老师带领下庄严朗诵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面对伟大的党徽,尤其在南泥湾这片土地上,身为党员的义务永不能忘。在几十年前的中国,革命先辈团结一致,敢于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志气去开垦荒地,敢于较真,勇于奋斗,不断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将南泥湾这片荒地改造为沃土。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前列,以卓越坚韧的精神攻克一道道难关,为党和人民奉献终身。

上午十一时许,小队乘车抵达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途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南泥湾》,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来到纪念馆内,同学们借助无线耳机,全神贯注地聆听讲解员述说南泥湾的光辉历史。“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 359旅的到来,给1941年的南泥湾带来了春天。从生产自救到工商并进、全面发展,南泥湾实现了自给自足,曾经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遍地是牛羊的好江南。在此期间,涌现了诸如种菜圣人黄立德、特等劳模陈敏和柳辉明、“气死牛”郝树才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英雄。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南泥湾大生产最终解决了陕甘宁边区的粮食问题,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为后期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虽然这些事迹已成为过去式,但革命先辈们奉献自我、勇于开拓的精神永远凝结在了我们脚下的土地。新时代的青年应当以先辈为楷模,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将革命精神与今天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以青春的活力赋予未来无限的可能。

编辑:邵禹华

终审:马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