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水平,学院党委实施 “三强化三提升”机制,统筹推进师德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协同提升,系统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强化师德思政学术道德,提升师德素养。学院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发展的首要工程,构建"理论研习+案例警示+实践养成"体系。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2024年秋季学期学院发展引进人才入党 1 人,重点资助博士后和新入职教师分别1人进入发展党员过程,让教师党员做好宣传凝聚服务师生职责。邀请复旦大学教学团队讲授《科研伦理与规范》课程,200 余名教师参与学习,系统解读学术诚信准则与科研道德规范,明确科研行为“红线”,通过案例剖析、互动研讨等形式推动教师将学术道德内化为职业自觉,为营造严谨规范的科研生态夯实基础。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分层分类组织教师参加多元化教育培训活动,包括参加学校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前往 “两弹一星” 干部学院和湖南长沙等地学习。
强化教授引领协同督导,提升教学水平。学院始终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视为核心任务,探索教研室改革模式,建立课程组首席教授制度,遴选推荐在专业领域具有深厚造诣、丰富教学经验以及影响力的资深学科带头人担任课程组首席教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学科发展动态、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实际需求,牵头制定核心课程质量标准、明确课程核心模块;利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安排常态化组织教学研讨与经验交流,带动青年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学院形成浓厚且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交流合作学科交叉,提升科研能力。学院依托精心打造的 “青年学者论坛”“学术下午茶” 和 “师生有约” 等特色平台,积极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为学院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科研成果、分享研究思路的舞台,促进了青年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与合作交流。邀请学科发展前沿优秀科研工作者先后开展“涉农高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论坛”“抗逆高产生物学前沿论坛”“农业高校生命科学学院高质量发展与战略谋划研讨会”等活动,组织教师与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搭建跨学科合作平台。学院教师既拓宽学术视野,又传承优良师德,实现科研能力与道德修养的同步提高。
构建"制度约束+人文关怀"双轮驱动机制。一方面压实考核监督,压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在人才项目申报、评优评先等职业发展关键环节,实行 "一票否决制"。以刚性制度约束倒逼教师守牢师德底线。另一方面深化人文关怀,营造浸润式育人氛围。学院党委建立领导班子联系教师常态化机制,班子成员定期列席教研室、党支部活动,累计收集解决实验设备采购、办公场地调配等实际问题10余项,切实为教师科研教学排忧解难。依托学院工会,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减压等活动等10场,惠及教职工 300 余人次,通过院领导“师生有约” "面对面沟通 + 心贴心服务",营造尊师重教、团结奋进的学院文化。
学院将持续以 "三强化三提升" 为抓手,统筹制度建设与人文关怀,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成长全过程,着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供坚强保障。
编辑:陈 悦
审核:贾一波